为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川商返乡发展”的号召,浙江省四川商会与川商基金(川商返乡兴业股权投资基金)于2016年9月26日签约,罗相斌会长代表浙江省四川商会将向川商基金出资4亿元,成为川商基金的出资人之一,用实际行动助力川商返乡发展。
浙江省四川商会参与投资川商基金这一年来,以信任为合作基石,多次沟通保持良好互动。2月28日,川商基金2016年度合伙人大会暨成立一周年交流分享会在成都召开,浙江省四川商会姚文宏常务副会长作为商会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上,陈俊总经理表示,2017年是川商基金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将继续打造两个平台,一是打造整合广大川商资源、资金、项目的合作发展平台,二是打造推动四川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创新平台。同时,基金团队将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投后管理为重点,以团队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开拓进取,促进广大川商抱团发展、返乡兴业。6月16日,川商基金总经理陈俊带队来杭,走访了嘉丰房产、朗佑控股和西南检测等三家企业,并与我会川商基金出资人举行座谈交流。陈俊总经理表示,浙江省四川商会是川商基金的优质投资人,受基金公司的高度重视。接下来川商基金项目投资方向涵盖高端制造、健康医疗、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等重点产业。川商基金希望合伙人能在信息、经济、科技技术发达的浙江发掘更多优质的项目,为投资人获取更多收益。罗相斌会长高度赞扬基金团队的专业、务实、敬业,肯定基金管理团队思路清晰,风控严格,投后管理做的很到位。基金高层对基金的未来发展目标明确,表示选择川商基金合作非常放心。
川商基金于2016年2月在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上揭牌成立。成立川商基金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四川产业升级,服务全球川商返乡投资兴业。川商基金将获得包括参与省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及产业并购、参与省内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政府税收减免优惠、财政贴息、中央和省、市财政相关基金及专项资金扶持等各类政策的强力支持。首期规模暂定12亿元,其中省财政出资3亿元,新希望集团出资3亿元。2017年2月川商基金募资期结束,共募集资金41.4亿元,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12亿元目标任务。截止2017年8月3日,川商基金已投出项目8个,投资总额达11.92亿元,带动投资逾40亿元。项目围绕环保科技、通讯设施、锂电产业、上市公司重组、航空科技等重点产业。
川商基金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领导人和团队,下文为川商基金陈俊总经理接受四川日报的采访稿,了解这位“服务川商,做企业家背后的企业家”.
陈俊:资源整合才是做投资的关键
凌晨1点飞机落地,到家已是两三点,早上7点多翻身起床,到公司接受采访。作为川商返乡兴业股权投资基金总经理,这样的强度是陈俊过去一年多工作的常态。
川商基金诞生于川商返乡的大浪潮中,是针对川商这个特殊群体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由省财政出资3亿元,首期规模达到41.4亿元。目前共计投出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92亿元,带动投资逾40亿元。
陈俊由长期从事组织工作的机关干部转身为基金掌管人,“我可能是国内最‘外行’的基金老总。”自嘲背后,其实也有自信。
两个关键词
“撬动”与“凝聚”
2016年2月,在首届川商返乡兴业大会上,川商返乡兴业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揭牌。陈俊认为,川商基金的主要效用在于撬动和凝聚,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用基金平台凝聚全球川商。
记者:作为一个政府引导基金,川商基金的开创性如何体现?
陈俊:我们用3亿元财政资金,撬动了社会资本41.4亿元,出资人包含国企、民企、金融机构、异地四川商会和省内外知名川商代表等,充分体现了出资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运营模式完全市场化,经营团队按市场化方式组建,职务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按市场标准和体系确定薪酬,根据项目需要强化决策效率,适应基金行业的激烈竞争。
记者:投资项目如何体现川商基金的特点?
陈俊:川商基金定位于打造两个平台——整合广大川商资源、资金、项目的合作发展平台,推动四川国企与民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创新平台。基于这两大定位,我们的投向紧扣全省产业发展方向,围绕川商中的大型国企和民企(特别是上市公司)布局标的,重点筛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等投资潜力较大、质量较高的“双七双五”产业项目。
记者:凝聚川商,“凝聚”二字如何体现?
陈俊:促进广大川商抱团发展、返乡兴业,这是设立川商基金的主要目的。我们确立了“凝聚川商、发展川商”的理念,汇集川商的资金,支持川商的项目。我们还对投资领域做了硬性规定,投资于川企和省内项目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规模的60%,进一步强化凝聚力作用。
两个现实挑战
克服短板和赢得信任
对陈俊来说,行业经验欠缺是个挑战;对川商基金来说,要让川商接受和信任,也是个挑战。
记者:从机关干部投身金融行业,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陈俊:按照惯例,基金公司老总都是在金融行业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我虽然硕士、博士都是学经济,但从来没有真正做过投资管过企业,可能是国内最“外行”的基金老总。这种“外行”,也是一种优势,可以打破思维定势,放开手脚不断创新。作为总经理,更多的是看大势、把方向、带团队和整合资源,具体的尽职调查、行业研究、财务法务等都交给专业团队去做。但我也在不断学习,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思路。
记者:要让川商接受和信任,很难吧?
陈俊:信,则行。信任是做基金的基础,信任你才愿意把资金交给基金管理。我们定期召开合伙人大会,组织出资人到被投企业考察,与出资人建立了良性互动交流机制,通过扎实的工作和用心的服务,赢得出资人的信任和支持。
记者:有川商提出,川商基金涉及很多产业,对这些产业的研判未必到位。专业性上的挑战,怎么办?
陈俊:做基金,钱是别人的,项目是别人的,要做好,就是靠人。我虽然不是做投资出身,但我们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具备丰富的企业经营和产业投资经验,与各级政府机构、国有企业、有关民营企业等保持着良好沟通和合作关系。
公司有10多名资深职业基金管理人,此前均就职于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的知名投资机构,大都是四川人,也是返乡兴业,回来服务家乡。我们的团队不仅专业还很勤奋,经常加班加点。
我们还邀请了部分经济学方面的资深教授、行业专家、老领导和知名基金组建了顾问团队,多角度为我们把关支招,整合资源。
一个核心竞争力
提供超出客户想象的增值服务
陈俊办公室的书柜里放着《这本书能让你戒烟》,碰到有抽烟的合作伙伴和朋友,他就送。送了两百多本,帮助10多人成功戒掉。因为戒烟,还谈下了一个被10多家投资机构疯抢的好项目。
记者:送书,算是你的奇招吗?
陈俊:确实取得过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家做通信铁塔的区域龙头企业,募资时有10多家基金竞争,我第一次上门拜访时,公司董事长对我有点爱搭不理。后来我看他抽烟抽得厉害,就问他想不想戒烟,还把书送给他。结果没过多久他真的把烟给戒掉了。他看到我们的真诚和用心,开始全面了解川商基金。最终我们拿下了这个项目。
当然真正打动他的,还是我们在带去资金的同时更带去资源,帮助企业调整战略、规范管理、引进人才、拓展市场以及助推上市。所以,做投资,专业是基础,资源整合是关键。
记者:你们把售后服务和投后管理进行了有机结合?
陈俊:是的,我们就像做售后服务一样,不断强化投后管理,用心提供增值服务,对待投资项目,就像对待女儿一样,真心呵护她,把她养大打扮漂亮,最后嫁出去IPO上市或被上市公司并购。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做企业家背后的企业家,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超出客户想象的增值服务,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